科技助农促进我省薯类作物产业发展——吉林省薯类作物体系团队十年建设回顾

吉林农业 访问: 时间:2022-07-17


(2012-2022年)


一、吉林省产业技术体系薯类作物科研团队建设发展


吉林省薯类作物主要包括马铃薯和甘薯两个作物,马铃薯以省蔬菜院马铃薯课题组和省农科院经济植物研究所马铃薯课题组为核心联合省内多家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农科院、白城农科院、吉林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及加工企业,围绕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立、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开展工作。


甘薯以省农科院经济植物研究所甘薯团队为核心,联合省蔬菜院、吉林市农科院、农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甘薯育种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工作。


团队组建十年来完成国家、省、市项目30余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奖合作奖1项,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3项,选育马铃薯新品种6个、甘薯品种5个,制订马铃薯标准2个、甘薯标准2个。在全省范围内建立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56个,甘薯基地13个,推广马铃薯实用新技术8项,甘薯新技术4项。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面积22.48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10.81万亩;甘薯累计示范推广31.7万亩。组织了马铃薯相关技术培训96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种植户9959人次;甘薯年组织培训班4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


二、有效提升薯类作物科研水平


(一)马铃薯方面


利用春薯、延薯、吉薯系列为主的马铃薯新品种,采用国内先进的病毒检测及脱毒快繁技术,应用先进的雾培法高效生产微型薯新技术,利用天然基地脱毒种薯繁育技术,创先提出了三级种薯繁育体系制。先后在延边州的敦化市、安图县、和龙市、汪清县建设了专业化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制定了吉林省脱毒种薯繁育地方标准;目前我省脱毒种薯普及率达到了65%以上。


近十年,重点开展了节本增效全程机械化配套集成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在省内中西部平原地区率先开展了“马铃薯机械化大垄增产增效综合技术”和“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工作,在省内马铃薯种植主产区实现了农机、农艺融合和减肥、减药节本增效的规模化马铃薯种植。在全省19个县市实施机播、机收,机械化应用率90%以上;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面积22.48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10.81万亩;平均单产2908.85 kg/亩,平均增产10.19%,节本增效明显。


针对吉林省晚疫病危害特点,制定了适用于吉林省东部和中西部的综合防控方案,重点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十三五”期间,首先提出了使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马铃薯病害防控方式,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的目标,同时也完善了马铃薯统防统治病虫害防控体系,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马铃薯晚疫病平均防效达到了74.27%。


指导省内马铃薯主产区建设中、小型标准化贮藏窖库;制定了吉林省马铃薯贮藏标准。省内指导建设马铃薯贮藏库392座;降低损耗27.04%;减少损失1011.4万元;错季销售增效2553万元。


(二)甘薯方面


团队以选育“鲜食、适口、丰产”新品种为育种目标,选育出新品种5个,引进新品种5个,以此为基础,设立核心示范区,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使用新品种。十年来,团队在我省甘薯主产区累计示范推广31.7万亩,累计新增产值12678.8万元。


2012年团队开始推广甘薯脱毒种苗、高剪苗、不翻蔓、大垄栽培等技术。仅“不翻蔓”一项技术,公顷可节约劳动力25个,节约资金2500元。近年来,团队积极推广节水、节费“膜下滴管”技术,“轻简化平栽”技术,大幅提高了甘薯的品质和产量,使“吉林地瓜”的地域品牌极其响亮。


三、技术引领,情系三农


团队自建立以来每年都会奔赴生产一线,为政府出谋献策,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同时为农民解答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团队利用建设示范推广基地、专家讲解、培训会、现场会等多种方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养更多的农民技术员;组织编写技术宣传手册,制定种植、储藏标准,先后编写了2019-2022年马铃薯、甘薯主推品种和技术,制定了“马铃薯安全贮藏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鲜食甘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甘薯安全贮藏技术规程”等技术宣传资料。团队的技术推广以农民增产、增收、增效为主线,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极大地推动我省马铃薯、甘薯产业的发展。


2018年9月,公主岭市张胜利示范基地起收现场

2016年5月,刘峰在农安县开展技术培训

2020年6月,王忠伟在通榆县开展培训



TAG: